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2-08-13

近日,全球最大的域名交易平台Sedo公司为.CO域名发布了一份特别报告,用坚实的数据来说明新后缀.CO域名两年来所取得的成功。 

.CO域名两周年 为新后缀铺平道路

.CO域名于2010年7月20日向全球开放注册,超过8000个域名在第一分钟之内被抢注,超过23.3万个域名在第一天内抢注。随着.CO域名的快速发展,目前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或商业机构注册了超过130万个.CO域名。

Sedo公司根据过去两年的交易数据,可以很好地监测.CO域名在二级域名市场上的表现。对于一个新后缀而言,最初几年的表现至关重要,这将预示着作为新顶级后缀(New gTLD)的.CO域名未来在与传统主流后缀(例如.com, .net和.org)的竞争中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

 

.CO域名优异的销售业绩

从2010年开放至今,通过Sedo平台完成公开交易(Public Sales)的.CO域名总交易金额超过1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540万元)。如果算上私下交易(Private Sales),.CO域名的交易总金额则超过16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43亿元)。

根据以上交易总量,.CO域名已经进入全球域名交易的前列。2011年,Sedo所有后缀域名交易中,.CO域名列最畅销域名的第9位。

从交易价格的中位数和均价来看,.CO域名交易相当健康。这反映了广大域名投资者对.CO域名颇具信心,特别是,终端用户越来越把.CO域名当作一种新的选择。

 

十大公开交易的.CO域名

一般而言,交易价格最高的.CO域名常常是具有广泛意义或者与品牌相关的关键词。截至目前,
十大公开交易的.CO域名如下:

 

.CO域名中位数和平均交易价格

.CO域名在二级交易市场的平均交易价格表现强劲。2010年(7月20日到12月31日)的交易均价为1819美元,2011年(全年)表现平稳,而2012年(1月1日到7月15日)的交易均价最高,达到1826美元。就以上数据而言,新后缀.CO域名在市场上表现得相当稳健和强劲。

域名交易价格的中位数可以帮助我们对一个顶级域名做出真实的估值,因为这里排除了过高和过低交易价格的影响。.CO域名交易价格的中位数同样表现稳健,显示出市场的强劲需求。

 

2011年域名交易中位数价格和均价比较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一起考察部分顶级域名和国家后缀域名(.com, .net, .org, info, .biz和.co.uk)交易的中位数价格和均价。

2011年的数据表明,.CO域名交易的中位数价格为1819美元,超过.net、.org、info、.biz和.co.uk的价格,仅次于.COM的2775美元。

不要忘了,与.CO域名作对比的这些顶级域名或国家域名无论在开放年限还是在注册规模上都远远超过新后缀.CO域名。这充分表明了域名投资者和终端用于对.CO域名所持有的坚定信心。

 

交易域名的分类

在Sedo的200个域名分类中,对于.CO域名交易而言,最受欢迎的5个类别分别是:计算机(Computers)、体育(Sports)、商业(Business)、购物(Shopping)和娱乐(Recreation)。

 

终端用户的青睐

由于.CO域名富有含义、简短易记和更大的可获得性,创业者和中小商业者对.CO域名愈发青睐。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Sedo销售部门寻找商业潜力巨大的.CO域名,以做为.COM的替代选择。以下给出几个公司通过.CO域名重塑品牌的例子(更多例子参见http://www.go.co):

500.CO:500 Startups公司,一家来自于硅谷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投资公司(译者注:新浪科技有其最新报道)。

Summit.CO:弃用原来的SummitSeries.com,采用更具含义和便于记忆的Summit.CO以重塑品牌。

LeWeb.CO:LeWeb是欧洲最大的科技会议,他们采用LeWeb.CO以取代LeWeb.net域名。

Angel.CO:天使投资人名单(Angel List)是全球一流的天使投资人和创业者的纽带。

Aspen.CO:Aspen Group保险公司公司通过启用Aspen.CO域名重塑品牌。

 

展望未来

.CO域名的注册总量和二级市场的交易量都在持续和稳健的增长。.CO域名在全球受到广泛认可,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也将其和.com、.net等顶级域名同等对待。未来有上千个新顶级后缀会投入使用,目前还无法判断市场的变化。但是,.CO域名已经成功证明,切实可行的商业计划和富有创新的市场策略是新后缀成功推广的可靠保证。

 

译者补记:

1. .CO域名的注册总量,在开放后2个月内突破50万,在11月内突破100万。在第一年和第二年续费期,.CO域名经受住了考验,续费率在70%左右。目前,.CO的注册总量超过130万。

2. 注册量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54%)、英国(11%)、哥伦比亚(8%)、澳大利亚(4%)、加拿大(3.5%)、中国(2%)、印度(2%)、德国(2%)、法国(1%)和波兰(1%)。

3. 26个单字母中有9个被各大公司或投资人所持有。亚马逊持有三个:a.co、k.co和z.co;微博鼻祖Twitter公司持有t.co;美国电商巨头Overstock.com公司持有o.co;全球最大的域名注册商Go Daddy公司持有x.co;谷歌公司持有g.co;Startup America公司持有s.co;e.co则由投资人所有。e.co是注册局在域名开放之前的试水拍卖,8.1万美金的价格足以说明投资者对.CO域名潜力的看好。随着谷歌和亚马逊的公司持有并使用单字母.CO域名,目前单字母.CO域名的购买门槛价已经提升至150万美金。

4. 三字母.CO域名(一共17576个)全被注册或保留,任何一个过期被删除的三字母.CO域名都会在第一时间被抢注。在国际化的ccTLD中(.co, .me, .cc, .so, .tv等),.CO是唯一一个三字母域名都被抢注一空的后缀。开放15年的.cc域名至今还有数千个三字母域名尚未注册。三字母.CO具有较高的投资潜力,例如近期dsg.co就是以3788美元交易的。

5. 4字母的.CO域名(约45.7万个)中,还有91%尚未被注册,这说明了还有很多极具潜力的.CO域名可供选择。

6. 在所有.CO网站中,Alexa排名最高的三个分别是t.co、tempo.co和angel.co,其中t.co的三月平均排名在全球列第31位。

7. 很多私下交易的.CO域名并不为人所知,尤其是拼音类域名更鲜见报道。其实,有一些拼音类域名的交易价格非常惊人,甚至高于Sedo公布的10个.CO域名的交易价格。

来源:CoWin.co

2012-03-27

近日,业内传出百度收购域名baiduting.com(百度听)的消息。无独有偶,昨天Ting.co.uk也恰巧在海外拍卖结束,价格为4769美金。

Ting是单拼,属于稀有域名。现代汉语拼音中的单拼一共才400个左右,其中还包括那些含义欠佳的单拼,比如贼、踹等。.co.uk是英国的国家后缀,与德国主要使用.de后缀不同,英国域名的主流是.co.uk,这也许是.co.uk先入为主的缘故。

提到.co.uk,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目前越发流行的.co域名。尽管.co是哥伦比亚的国家后缀,但.co早就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域名后缀中得到广泛使用,用来表示Company(公司)。英国、印度、南非、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以及日本、韩国、泰国、以色列等众多国家都是用.co.xx类型的二级域名,而非.com.xx。

Ting.co这个精品单拼域名目前为国内域名投资者“飞碟”所持有。随着百度启用“Ting”类域名,Ting.co域名的价值无形中也得到提升,可谓待价而沽。

同时发表于:http://www.cowin.co/?p=4731

2012-02-12

近日,.CO域名注册局将Dolphin.CO域名以4.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万元)的价格转让阿联酋Dolphin Engergy石油公司。

Dolphin Energy公司认为,Dolphin.CO新域名更加简短和容易记忆,这会显著增加公司在网络上的显示度,并给公司客户带来便捷。

无疑,Dolphin.CO的高价售出将给.CO域名的推广带来重大利好,带动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CO域名。

目前,GoDaddy借力超级碗比赛,继续执行7.99美元的.CO域名注册优惠。这是极其难得的机会。

2011-12-27
圣诞节期间,Godaddy除了推出5.99美元的.COM域名注册之外,虚拟主机是另外一个优惠重点。此次GoDaddy的主机优惠力度超前,不足常规价格的40%,外加一个1.99美元域名注册优惠。
Godaddy的虚拟主机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Economy、Deluxe和Ultimate。Economy主机只能绑定一个域名和建一个网站。因此,想同时建立多个网站的用户会选择后两种类型。不过,Deluxe有空间大小和MySQL个数的限制,并且没有独立的IP,经济型用户可以选择这个类型。对于要求较高的使用者而言,Ultimate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具有空间大小不受限制、绑定域名个数不受限制、独立IP和免费SSL等优点。
150G空间大小的Deluxe主机原价是102.48美元每年,4折优惠后的最终价格是57.5美金每年。对于无限主机Ultimate而言,此次优惠从原价每年170.88美元降至81.5美元。
选择好满意的主机之后,可以同时注册一个域名,价格只有1.99美元。千万要记得主机和域名一起支付。通过链接http://minihttp.com/45dis可以快速登录、购买4折优惠的GoDaddy主机。
GoDaddy此次主机优惠仅限圣诞节后的三天之内有效。对于想拥有自己独立主机的草根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购买廉价、安全主机的好机会。
来源:CoWin.co
2011-12-15

国际著名的域名投资人Mike Mann再次高价售出News.CO域名,交易价格达到5万美金。此次域名出售是在全球最大的域名交易平台Sedo上进行,目前域名仍在过户之中。

Mike Mann具有非常敏锐的投资眼光。当.CO域名开放之际,他的域名投资公司就悄悄注册和收购了大量极品.CO域名,包括Business.CO,Finance.CO等。据CoWin.co统计,其域名网站上列出了99个待售的.CO域名,出售总价超过580万美金。

除了此次News.CO之外,Mike Mann之前还高价卖出:Business.CO(8万美元)、Luxury.CO(6万美元)、Women.CO(2.5万美元)、Finance.CO(2.5万美元)、Ski.CO(2万美元)以及Automotive.CO(2万美元)等等。其中,Business.co的交易价格可以进入2011年全球域名交易排行榜的前30位(据DN Jounal统计排名)。

同时发表于 CoWin.co

2011-11-18

最近,美国网络零售巨头Overstock公司对其O.co品牌战略作出一些调整,将广告宣传中使用的域名从O.co变回到Overstock.com。Overstock公司的品牌重塑及其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1997年,Overstock公司成立于美国犹他州,2002年5月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10财年,Overstock的销售额达11亿美元,净盈利为1380万美元。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Overstock更加重视全球品牌的打造。Overstock一词很难翻译成其他语言,这不利于其国际品牌的推广,因此Overstock决定另辟蹊径。

一直以来,Overstock都想申请O.com这个终极域名(2003就申请了O.com美国商标),但国际互联网管理机构ICANN至今拒绝开放O.com等单字母域名的注册。2010年7月,.Co域名向全世界开放,Overstock便以35万美金高价购得O.co域名,希望以O.co作为全球推广品牌。此外,如果未来ICANN开放单字母域名注册,Overstock可以凭借O.com和O.co商标轻而易举拿下O.com域名。获得O.co域名之后,为稳妥起见,Overstock公司一直继续使用Overstock.com域名,O.co只是用来跳转。

2010年11月,Overstock公司推出电视广告,重点推广O.co品牌及域名。2011年6月,Overstock出资720万美元冠名的奥克兰O.co球场(O.co Coliseum)正式揭牌,标志着O.co品牌推广进入实质性阶段。

最近,Overstock在推广O.co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由于.com的垄断地位和影响力,部分客户将O.co和O.com混淆起来。如果错误输入O.com,将无法访问O.co网站(O.com未启用)。当不能正确访问O.co时,美国客户不会认为是自己输错了,往往会归咎于公司的宣传和服务不到位。Overstock接到部分客户的抱怨之后,坦承O.co品牌重塑步伐过快,给客户带来了混淆和不便,因此决定放慢步伐,将以后广告宣传中使用的品牌域名变回到Overstock.com。

Overstock着重强调,很多顾客对于O.co的启用感觉良好,可以更加便捷地访问公司网站。公司重塑O.co国际品牌的目标没有改变,会坚定地推广O.co,目前只是放慢步伐而已。公司在国际品牌推广和移动应用方面,仍然力推O.co,奥克兰O.co球场的赞助也会持续下去。

其实,O.co遇到的问题,也是所有非.com域名都会面临的问题,比如单字母的.cn域名。与s.cn对应的s.com(注册局保留,未启用)的Alexa网站排名居然高达7.5万位,比O.com的11万位还要高。与Overstock公司相比,中国公司一般不会顾及客户错输域名导致的不良体验,输入错误完全是客户自己的问题。

总之,Overstock公司关于O.co品牌重塑及适当调整给我们以下一些启示:

  1. Overstock公司为了全球品牌的塑造,舍得投入数百万美元购买域名和赞助广告。如此重视公司品牌,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2. 美国电商公司更加注重客户的感受,真正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遇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尽量让所有顾客都有良好的消费感受。这也是中国的电商公司所欠缺的。
  3. .com域名的强势影响力不可忽视。但.co与.com域名极其近似,彼此相互影响,国际大公司一般都会同时保护.com和.co域名。中国公司极其崇尚.com域名,以至于对.co域名不闻不问。百度进军欧盟过程中,已经遭到持有Baidu.co域名和相关欧盟商标的荷兰Baidu公司的阻扰。
  4. 重视商标以保护公司的品牌。Overstock公司为了以后能够获得O.com域名,很早就申请注册了O.com和O.co美国商标,可谓考虑长远。

同时发表于 CoWin.co

2011-11-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开始关注网络投资和创业。除了网店经营和网站建设这样常规的项目之外,域名投资愈发得到在校大学生的关注。

最近,国内各大域名论坛都在热议一位在校大学生的域名淘金记,500元抢注一个800.CO域名,随即被域名投资者以数万元高价收购。

花木(域名城论坛ID)来自河南,明年六月份就要大学毕业。去年10月,花木开始接触域名,并常去域名论坛和有经验的域名投资讨论投资心得。后来,花木也注册一些域名,但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收益。一个偶然的机会,花木了解到可以通过预订抢注一些高质量的域名,一旦成功就可以带来不菲的收益。

今年7月份,.CO域名开放正好一周年,域名陆续开始续费;没有及时续费的域名将被删除并重新注册。由于.CO域名在国内外交易活跃,花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便果断预定了一些精品.CO域名,包括222.CO、333.CO、444.CO和800.CO等。花木自己并没有信用卡,他就请域名圈里的朋友帮忙在国外预定。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尽管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222.CO等几个域名,但最终花木还是成功注册到了800.CO这个精品域名(800.COM当年的交易价格是25万美元),费用仅为500元人民币。随即,就有几个域名投资者主动联系花木,愿意高价购买800.CO。经过一番考虑,花木决定将800.CO出 售给一个熟悉的域名投资朋友。一方面,这位朋友出价较高,购买诚意大;另一方面,这位朋友主要投资.CO域名,目前已经收购200.CO、300.CO、400.CO、600.CO、900.CO和1000.CO等一系列极品数字域名,卖给他也算是成人之美。

很快,数万现金就打到花木的银行卡上。花木的域名投资终于淘到了第一桶金,时间之快让他难以置信,从域名成功注册到交易不足一天。面对卡上的数万资金,花木顿时感到一股来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喜悦,与其说是金钱带来的,不如说是成功感带来的,一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自己的投资眼光也得到了证明。

有了这笔资金,花木既可以偿还大学期间的学业贷款,也可以为明年择业提供花销。最重要的是,花木已经有了下一步的域名投资计划。他准备利用部分资金再预订20个左右的精品.CO域名,成本在一万元左右,如果投资得当,即使没有800.CO这样数十倍的收益,但至少也有十倍左右的收益。

花木信心十足地继续着他的域名淘金记……

同时发表于 CoWin.co

2011-11-06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中企动力推出zshop服务,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网上商城。zshop是个不错的域名前缀,通过查询发现zshop.co的Alexa排名居然高达150万位,CoWin.co便果断注册下来。

 

注册之后,做进一步的研究发现,zshop.com域名居然是亚马逊的,早在1996年就被注册。目前,zshop.com跳转到amazonservices.com网站。

此外,zshop.vn是一家越南卖电子产品的网站,Alexa排名为52万位。zshop.com.cn和zshop.cn也早被国内的域名投资者注册。

同时发表于 CoWin.co

2011-10-29

作为搜索引擎的两大巨头,Google和百度一直广受关注。Google是全球化的楷模,英语等多语言搜索无人能敌;百度则是本土化的翘楚,中文搜索绝对垄断。目前,百度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的步伐。但是,和Google相比,百度在域名等品牌保护方面的不足正制约着其国际化的进程。

Google在品牌保护方面一直可圈可点。对于广大域名投资者而言,抢注与Google相关的域名是一大禁忌。一方面,Google会及时、全面保护相关域名;另一方面,即使有域名被抢注,Google只要想仲裁,基本不会失败。相反,百度只会保护一小部分关键域名,通过仲裁索回域名更是少见。下面就以.co域名的保护为例,看看百度与Google的差距。

2010年7月20日,哥伦比亚的国家后缀域名.co正式向全球开放。.co域名含义丰富、简洁好记,本身具有巨大的潜力;此外,.co域名与.com高度相似,可以借力发展。因此,Google格外重视.co域名的保护。在.co域名正式开放之前和之后,Gooogle至少注册保护了30个以上的.co域名,Google、iGoogle、gmail、adsense、adwords等产品品牌和相关的Typo域名是保护重点。其中,g.co这一个单字母域名的价格就高达150万美元(据国外媒体报道)。以下为Google预先注册保护的30个.co域名。

g.co
google.co
igoogle.co
goog.co
gogle.co
oogle.co
gogole.co
goolge.co
googel.co
orkut.co
gmail.co
picasa.co
adsense.co
adwords.co
blogger.co
gstatic.co
appspot.co
gooogle.co
android.co
chromeos.co
codespot.co
gmodules.co
blogspot.co
googlesms.co
appengine.co
googlemail.co
googleapis.co
googlelabs.co
feedburner.co
googleusercontent.co

反观百度,以为有一个baidu.com在手就万事大吉了,对.co域名却无动于衷。一家来自荷兰的“Baidu Europe” 公司轻易获得了Baidu.co域名。Baidu.co域名具有惊人的流量,每天约有15000-20000个独立访问;2010年第四季度的总访问量就达到164万。因此,Baidu.co不断接到买家报价,最高报价近百万元。

这家荷兰“Baidu”公司除了拥有近20个“Baidu”域名,还拥有“Baidu”美国和欧盟商标。当百度于2010年10月正式申请“Baidu”欧盟商标的时候,遭到了荷兰“Baidu”公司的阻拦,欧盟商标纷争至今没有解决。由于荷兰“Baidu”公司商标在手,百度对Baidu.co域名也无计可施。

总之,域名是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核心之一,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同为互联网巨头,Google大力保护.co域名的行为恰恰凸显出百度在域名等品牌保护方面的薄弱意识。在国际化的进程中,百度有必要强化品牌保护意识。

同时发表于 CoWin.co

2011-10-25

Sedo旗下的GreatDomains.com网站显示,eParking.co域名已经完成交易,价格为7000美金。

根据Whois历史信息查询,eParking.co域名于2010年8月25日被澳大利亚人注册。2011年10月21日,Whois信息得到更新,持有人变更为美国公司。

对于.com域名而言,由于资源匮乏,一种常见的选择就是在英文或者拼音前面以之e、i等字母而构成新域名。eParking.co域名也属于这种形式。Parking具有停车和域名停放(Domain Name Parking)的含义。e则表示电子的,与网络相关。

目前,Parking.co被注册局保留,eParking.co便成为不错的选择。

同时发表于 CoWin.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