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杂志公布的2010年全球500强中,中国两岸三地共有54家公司上榜,其中中石化、国家电网和中石油3家公司进入前十,为历年最多。排名最低的台湾宏碁公司列487位,销售额也高达173.8亿美元。
但这世界500强公司的.CO新域名,却在.CO顶级域名向全球开放不足4个月内,几乎被注册一空。欧美公司基本都在第一时间注册、保护了自己的.CO域名,那亚洲公司、尤其是中国公司的情形如何呢?
对此,CoWin.co进行了逐一查对,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到目前为止,居然只有华为和宏碁两家公司成功注册了.CO域名,而其余公司域名几乎都被抢注,比率高达90%以上。
长期以来,华为一直坚持“走出去”的战略,9月份媒体报道华为将在印度投资建立一家网络设备制造公司,未来5年内的投资会高达5亿美元。华为不光注册了huawei.co.in域名,更是预先关注和成功注册了huawei.co域名。正如CoWin.co之前的文章《权威网站排名揭秘.CO域名潜力》指出,目前至少有45个国家的国家域名中采用.CO表示公司(比如印度,英国,日本等),华为注册huawei.co不光考虑到印度市场,更是兼顾全球市场。尽管华为在500强中的排名还比较靠后,但其国际视野和域名品牌保护意识,在中国公司中却数一数二。
中国很多人都认为,域名也就是一个名字,有个能用的就行了,何必大惊小怪。其实,这种看法正凸显了中国民众、中国公司非常薄弱的品牌(包括域名)意识。作为对比,欧美著名的国际大公司对域名等品牌元素的保护一直非常到位,很多公司都有专门的域名管理部门。Google注册数百个与Google品牌相关域名并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Google有着非常强烈的域名品牌保护意识。
中国公司很多重要的域名本来就不在自己手中,多数是通过高价从国外购买的。尽管如此,中国公司却没有树立起保护新域名的强烈意识。举个有趣的例子。提起“狗不理”,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华老字号——天津狗不理包子。但是,狗不理启用的域名是chinagoubuli.com,而不是goubuli.com。更为搞笑的是,www.goubuli.org居然是一个关于藏獒的网站,真的与狗相关。
再如,中国人民保险集团(People’s Insurance Co. of China,PICC)至少注册了picc.com、picc.cn、picc.com.cn三个重要域名,却没有及时注册保护picc.co新域名。picc.co与picc.com、picc.cn高度相似,如果picc.co也被用作宠物或色情之类的网站,这对PICC的品牌绝对是个损害。
由此看来,中国公司虽然在世界500强排名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自身域名的保护,却还很不到位,可以说与世界500强的身份极不相称。中国500强除了要继续提高公司业绩之外,还有很多地方,包括域名等品牌保护方面亟待提高。网络时代,域名也是品牌;保护品牌,从域名开始。
附表:2010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国公司的.CO域名注册情况:

同时发表于 coWin.co http://www.cowin.co/?p=312 (保留全部原始链接)
11月16日,.CO域名注册局在旧金山举行的Web2.0峰会上表示,10余个单字母.CO域名将从2011年起陆续进行拍卖。首当其冲的是字母“i”。与以往不同,i.co的拍卖将采取高端的闭门拍卖方式,只有满足一定资质的竞拍者方能参加;而且起拍价是10万美元。i.co的拍卖之所以采取如此牛逼的方式,CoWin.co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CO域名目前在全球受到热捧。.CO域名开放注册不足4个月,来自2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注册者所注册的.CO域名已经超过60万个。这个成绩是当年中国的.CN域名所望尘莫及的。当年,.CN域名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才达到.CO域名第一天25万个的注册量。而且,欧美各大公司也纷纷注册保护相关.CO域名,其中美国公司的注册比率高达38%。尽管从时间上看,.CO域名注册尚在起步阶段,但域名交易已经开始火爆,例如hao123.co域名在国内以11万人民币的高价结拍。
其次,单字母域名极其稀缺。出于技术上的考虑,.COM, .NET和.ORG为后缀的单个字母、数字顶级域名在1993年就被保留下来。目前,仅有6个单字母域名被注册,例如q.com, x.com和z.com等。这样,国际大公司便把目光转向允许注册单字母域名的国家域名(谷歌就曾花费千万巨资购买g.cn域名)。.CO域名注册局此番开放大批单字母域名的注册,各大公司纷纷有“正中下怀”之感。之前,最“环保”的域名e.co(eco为英语前缀,有环境、环保之意)第一个被拍卖,价格为8.1万美元。后来,o.co被美国网络零售巨头Overstock以35万美元的高价收入囊中。此外,为了便于自身业务的扩展,Twitter“推”走了t.co,GoDaddy“叉”走了x.co,此二者均被用作短网址服务。

(1997年9月16日,“iCEO” 乔布斯重返苹果)
另外,字母“i”有着巨大示范效应,其商业内涵非常丰富。很多顶级公司都从事着与“i”相关的事业,这其中不能不提“iCompany–iCO”苹果公司。当下,全世界都在疯狂购买苹果公司的iPhone。iPhone卖疯了,苹果公司也赚疯,市值一路飙升至全球第二。1998年,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王者归来”之后推出iMac个人电脑。这个i代表两层含义:其一是互联网(internet),其二是指产品定位在个人(individual)。其后,苹果公司的各种硬件和软件产品都纷纷以“i”自居:iBook, iMovie, iTunes, iPod, iPad, iPhone等等。正是由于市场定位准确,苹果公司起死回生,创造了更加辉煌的今天。对于乔布斯本人而言,他还有一个非正式但霸气十足的头衔:iCEO。1997年9月16日,乔布斯临危受命,重新入主苹果公司,被董事会任命为临时CEO(interim CEO: iCEO)。正是这个iCEO带领下,苹果才迅猛扩展为一个“i帝国”。
所以,苹果公司是否对i.co域名感兴趣,这才是此次域名拍卖的最大卖点。以苹果的财力,多一个“i”肯定是易如反掌。国内已经有投资者申请参加i.co域名的高端拍卖。谁会最终拿下这个超棒的顶级域名,值得大家期待。有实力的投资者,您不妨也可以参与,价格肯定比陪巴菲特吃晚饭来得便宜。假如实在无法抗衡那个“iCEO”,后续您还可以参与“a.co, b.co, d.co, m.co, u.co……”等.CO域名的拍卖。最后,如有兴趣,可以一睹i.co的芳容: www.i.co。
同时发表于 coWin.co http://www.cowin.co/?p=765 (保留全部原始链接)